自1954年麻省理工学院台数控铣床诞生以来,灵活的自动化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了生产的实际阶段。几十年来,从单一数控机床的应用到加工中心,柔性制造单元,柔性生产线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,灵活的自动化得到了迅速发展。
柔性生产线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:
一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系统,利用原有产品系列的典型工艺数据,将不同的模块组合成各种模块化的柔性系统,物流和信息流。
另一方面,它是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,从产品决策,产品设计,生产到销售,尤其是管理自动化水平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。在这个大型系统中,灵活的生产线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随着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成熟,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,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产品的多样化生产需求,所以,柔性生产线在处动化生产线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,自动化设备厂家也投入大量资金对柔性生产线的研发。经过多年的沉淀,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技术已相当成熟,并且已得到市场验证。
柔性生产线的特点:
柔性生产线,与传统自动化生产线相比,柔性生产线灵活性更强,一条生产线,可生产多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产品,适用性更强,真正起到了为企业节省成本,降低费用。
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,企业面临着招工难,留人难的局面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社会对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,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,产品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。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受到挑战。这种挑战不仅对中小企业构成威胁,还困扰着大中型企业。
因为,在大规模生产模式下,灵活性和生产力是矛盾的。众所周知,只有单一品种,大批量,特定设备,工艺稳定,高效,才能构成规模经济;相反,多品种,小规模生产,设备特异性低,在类似处理的情况下,工作装置频繁调整,工艺稳定性难以提高,生产效率势必受到影响。
为了同时提高制造业的灵活性和生产效率,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缩短产品生产周期,降低产品成本,终使中小批量生产与大规模生产竞争,灵活自动化系统已经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