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标自动化设备,由50年代开始在轧制生产中采用卡片程序控制、厚度自动控制和晶体管逻辑控制。再到60年代开始采用控制计算机,在带钢热连轧机上配备厚度自动控制(AGC)系统,用计算机设定精轧机辊缝和速度,得到良好效果。此后,即开始研究以轧机非标自动化生产线为对象,非标自动化设备发展出轧机的最优控制和自适应控制。70年代发展出轧制生产线和工厂管理相联结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。随后自动化设备技术不断创新,直到今天自动化技术已相当成熟,已由原来的固定生产工艺延申至非标自动化定制。在设备的技术要求以及设计流程都得到了规范化操作。
一、非标自动化设备技术的要求
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,对非标自动化设备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,同时也为非标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条件。
中国的非标自动化设备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,条码识别产业已由最初的代理经销国外产品发展到了自行研制、开发、生产,并逐步向国产化迈进。射频识别技术正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,相关产品的研发、制造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,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。有专家预测,未来五年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将有井喷式的发展。悄然兴起的特征识别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。非标自动化设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在应用推广方面,我国的零售业是条码识别技术应用最先成熟的领域。近年来中国的零售业突飞猛进,物流业也是飞速发展,预计未来10年中国物流业的规模将以每年20%的速度增长。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,中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,只有10%左右的企业使用了非标自动化设备技术,这部分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,物流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所在,条码识别技术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技术,其在我国的应用正从起步阶段走向快速发展阶段。
二、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流程如下:
(1)确定产品开发项目,明确顾客需求,如产品的生产工艺、产品的质量要求、产能要求、作业环境等;
(2)对产品进行分析研究,明确其生产工艺、尺寸要求,并与客户积极沟通,了解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技术参数;
(3)经工程技术人员讨论、分析后,初步制定设备方案,得出设备的整体及局部示意图、各机械机构、电气控制系统、动作流程等;
(4)组建方案审核小组,对设备的可行性、制造成本、产能等进行客观评估,选择理想的加工方位;
(5)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切实整改;
(6)将方案交由客户审核,根据客户意见,确定最后的设备方案;
(7)组织产品的设计开发环节,总装配图、部件装配图、零件图的设计,罗列加工零件清单、标准件采购单,整理操作说明书;
(8)确定自动机械的控制方案,绘制控制系统原理图,进行总体方案可行性分析等;
(9)设备的优化,不用多说了,最需要时间但很多设计者最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的地方。要求在设备完工那一天还需不断优化。